焦點評論
台南市長賴清德訪問中國時發表「台灣的前途由2300萬人民共同決定」論,中國國台辦發言人范麗青回之以「台灣的前途由全體中國人共同決定」說,台灣共識與中國價值的言語碰撞,引爆台灣人民對於中國專斷蠻強論調的不滿。

       賴清德所陳述的台灣共識是台灣人民從1949年以來走過黨國威權體制高壓統治、政黨輪替,歷經政府與民間社會力相互折衝制衡而逐步成為人民朗朗上口的民主社會核心價值。相對於仍處於中國共產黨威權統治,中國人民無法自己決定中國的前途,需要由上而下,藉助國家暴力強制維穩的中國社會,台灣與中國已經各自發展出兩條性格迥異的社會型態。


      不審度社會價值差異而強加一中屋頂的緊箍咒,徒然製造價值的衝突。一國兩制下香港民主思維與制度行為的倒退所引發諸多中、港社會的摩擦與猜忌,已經說明自由、平等的民主生活模式是人民自我治理、參與公共事務不可替代的要素。


      中國以堅定不移的民族主義來進行對話碰撞,不僅不能化解台灣人民對中國長期文攻武嚇兩手策略的負面形象,反而更加深對中國政府反民主、耍威權的厭惡。從武力解放台灣到和平統一的辭藻變換之間,文攻武嚇,以經促統的手法既未斷絕,也未曾放鬆。面對台灣主權逐步被侵蝕,國際行動空間陸續被壓縮的狀態下,馬英九漠視中國漸層式的進逼,不僅限縮了台灣的國家人格,更置台灣獨立自主的生存地位於不顧。不知社會風向,與人民形同陌路,豈有正當治理台灣的基礎?

最近更新: 2014-07-07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