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評論
公民1985行動聯盟在凱達格蘭大道發出「還仲丘公道」的巨大聲響,震裂了馬英九政府用修辭建構的統治堡壘。全民眼睜睜的看著一個簡單追求真相的訴求,在一連串官僚體系失靈之下演變成政府治理機制與觀念已經不合時宜的問題。由小裂縫變成大潰堤的原因在於,馬英九除了道歉之外,對於政府官僚體制的失靈束手無策,讓人民對政府的不信任感不斷的燒滾,繼而沸騰爆發。來自四面八方的隱性公民,以同理共鳴的方式,寫下劃時代的不信任政府的公民運動。

      馬英九政府點燃官逼民反的怒火並非意外,從第一任期以來的塑化劑事件、夢想家事件、ECFA、油電雙漲、美牛進口、證所稅、反媒體壟斷、毒澱粉事件、核四事件、林益世、賴素如、李朝卿、張通榮、劉政鴻大埔事件、軍公教退休制度、勞保年金制度、12年國教、菲律賓公務船槍殺廣大興28號漁民事件、洪仲丘軍中凌虐致死,兩岸簽署服務業貿易協議等等,所引起的不滿與爭議都直接指向馬英九的領導統御下的國政治理模式,仍停留80年代以文化與意識形態塑造政治領袖神格化的單向統治模式,而不是公民參與社會事務的雙向治理模式。


      從2008年以來馬英九同時擁有國會過半席次的完全執政,強化了政府單向權力控制的圍牆,然而,單向權力流動所織造的威權心態與牧民意識,並沒有體察到今非昔比的社會多樣性與複雜的生活網絡,已經溢出了官僚行政作業的框架之外。一廂情願的君臨天下,官僚體系的怠職卸責,非但產生正當統治的斷裂,也豎起社會兩極對立的階層藩籬。人民相信政府的結果,卻換來國家以政治力劃分出公教軍警與非軍公教、富有與貧窮的界線,讓台灣又走回黨國威權體制下的侍從主義時代。


      權力圍牆背後高傲的統治信心愈強,民間支持度愈低。一旦國家公器變成階級壓迫的工具,扭曲社會資源分配的走向,國民實質薪資倒退、貧窮戶數與人數一再攀升,反映了現實生活不滿意的悲觀態度,這是過去習慣「福氣啦!」的台灣人民所最不能適應的情境。也不過是五年的時間,一路從無能的固執,淪為執政的貪腐,讓台灣倒退回的經濟與民主雙重悲觀的時代。


      口口聲聲準備好要帶給最大多數人最大幸福的馬政府,只說不做,做了又與說的不一樣,言行不一又一意孤行的期望落差,導致人民對官員、制度的不信任,削弱了正當統治的基礎,讓人民跌落絕望痛苦的深淵而無以回復。馬英九搞錯統治的戰鬥形式,對人民的承諾太多,責任的承擔太少;解釋太多,解決方案太少。國家變成維護階級利益的工具,政府抵制人民,對人民的吶喊麻木不仁,人民不再信任政府之後,就只能站出來悍衛社會,抵抗不公。

最近更新: 2013-08-19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