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經濟

04

常常會聽到每天緊盯者名嘴分析師的菜籃族哀號,一下子「啊~ 通貨膨脹來了,完蛋了! 」過沒多久「啊~通貨緊縮快來了,完蛋了 !」然後又過幾天,「啊,原來是停滯性通膨,台灣慘了 !

~~到底是通膨還是通縮啊 ? 其實坊間能夠完整理解通膨現象的人不多,能夠很詳細解讀通膨的人更少,導致媒體引述錯誤百出,常常一下通膨,下一秒的新聞又變通縮,整個社會就跟著以訛傳訛。說到底,那通膨、通縮到底是什麼 ? 到底我們該怎麼判斷 ? 我們最該在乎的又是什麼 ?

一、其實通膨時時刻刻都在發生

人類自從開始懂得用貝殼當作信物記帳增加以物易物的多樣性,通貨膨脹[1]也就跟著正式誕生。

通貨就是貨幣,顧名思義,通貨會膨脹,代表流通在市面上貨幣變多了,其速度超越可以兌換的物品數量,最後導致物價上漲[2]

試著用大富翁的遊戲來解釋 :

一開始大家都被分配到 1000元,假設有一塊地被拍賣,最後成交價是500元,如果這時候大富翁銀行再給每人多發1000元,這塊土地的價格無用置疑一定會再往上升,這就是典型的通貨膨脹。但讓我們進一步思考一個問題,如果今天大富翁銀行不是給每人多發1000元,而是改給利息,每走完地圖一圈就給你5%的存款利息,走完20圈後,這塊土地如果又要拍賣,還是一樣500元嗎 ? 答案很顯然「不是」,因為大家手上的貨幣在利息加持下,終究還是變多了,這也就是為何我們常常會聽到很多人說,土地可以抗通膨的主要基本概念。

我們在現實生活中,由於經濟活動並不是單純的以物易物,就像種田一樣,要歡慶收割之前必須先辛耘播種,工廠也必須先進行設備的投資採購,貨幣被大量的需要,於是產生了金融機構作為媒介來提供存款與放款,並收取利息作為成本,就政府的角度而言,假設市面上永遠只有10100元在流通,這樣並沒有辦法創造上述所說金融借貸流動,因為你流來流去只有10100元,那利息增加出來的錢怎麼辦 ? 所以,政府必須穩定貨幣的供給速度 !

換句話說,因為利息的存在,以及經濟成長需要貨幣,絕大多數的時間,各國貨幣總額其實都在上升,通膨一直安安靜靜地待在我們身邊,一點都沒錯。

二、均勻緩和的通膨是夢寐以求的幸福

既然貨幣供需的增加會帶來通膨,那想必增加的速度不同,帶來的通膨效果一定也很不同。

一般來說,經濟成長率越高的國家,其通貨膨脹會越高[3],原因就在於經濟成長率高,代表著貨幣需求增加速度相當快且大,所以貨幣供給也會跟著拉升,通膨變高便是很自然的事。但現實生活中,一個國家的經濟成長不可能年年維持高檔,高成長高通膨,背後往往意味著經濟泡沫,因為到最後都是由金融投資驅動的金錢追逐遊戲,而不是真的實業發展,台灣和日本的房地產就曾有過切膚之痛,而中國在2014年以後因為庫存過高也令其經濟大傷元氣。

高成長高通膨就像發高燒,對經濟其實是危險的,那低成長低通膨呢 ?

台灣在2008金融海嘯後,一直到2016年,正經歷過一段低成長低通膨的時代。由於雷曼兄弟帶來的金融海嘯,以及當時歐債五國帶給全球的經濟震撼,台灣國內不僅投資低迷,經濟成長率也僅有2~3%,當然,因為貨幣需求大幅降緩,通貨膨脹率甚至連1%都不到,於是就出現了薪資倒退的嚴重問題,大學畢業生的起薪,其購買力倒退回到20年前;同樣的故事也發生在日本,日本在2008年後,不斷地用印鈔票的方式想增加通貨膨脹,因為低迷通貨膨脹率,導致日本經濟成長幾乎貼近0%,直到2021年才稍有一點起色,這就是凱因斯所說的流動性陷阱,令日本經濟一厥不振。

那還有高成長低通膨? 低成長高通膨呢 ? 前者曾經存在過2000~2006年的美國,那是一個可遇不可求的投資輝煌時代,中國吸引大量美日歐海外投資,但工業產品價格相當低廉,等於反向協助美國壓低物價,也增添美國在金融界的脫序行為,最終因雷曼兄弟收場;至於低成長高通膨,這百分之百是個悲慘的世界,代表國家就是辛巴威。

所以,大家可以發現,所有先進國家的中央銀行都不追求經濟成長,而是追求穩定均勻的通貨膨脹,以歐美為例,近十年目標大約是 2~2.5%。這不是絕對數字,每個國家都必須相對應其經濟發展狀況以及產業內容而定。擁有穩定均勻的通膨,可以帶來相對穩定的經濟成長,無論是個人資產、薪資,甚至是公司的營收,在溫和通膨下,往往才得以有持續性的上升,因為這代表著市場總體需求大於供給,供給的同時繼續擴大需求,形成良善循環。所以中央銀行相當重要,要能夠利用利率等貨幣政策,嚴謹的推動這把經濟船槳。

三、物價有彈性,更有僵固性,別期待回頭了

既然通膨隨時隨地都在進行,那物價為何不是天天漲呢 ? 又或者,為何有些物價根本沒動,有些則是漲漲跌跌 ? 這其實就是商品的價格彈性。

假設便當成本80元,訂價100元,則每天有100個人買;若訂價110元,只剩下50個人買。相信在這情況下,任何人都會用100元來做訂價,因為這樣利潤最大,但如果成本變成90元呢 ? 這時候你會發現,100元和110元兩種策略利潤竟然都一樣,此時便當老闆就不一定會漲價了。常常看新聞可以聽到很多老闆說很無奈的把成本自己吞下,其實背後有考量過一番。

物價的調整其實相當複雜,現實生活中不僅充斥著各種商業策略,加上各種產品生產效率會提升,原物料價格會上下波動,還有店家之間的競爭關係,所以我們整個社會雖然一直處在通貨膨脹狀況,但價格並不會時時刻刻向上調漲。簡單來說,商品不光是彈性考量,還有庫存、對手策略、匯率、季節等等的因素要思考,各類商品受到通膨的衝擊相當不一樣,往往商家都是累積了一段時間,挑選適當的時機,最後才在價格上作出反應。上面討論的多是最終民生商品,如果要深入討論原物料或農產品,那就更複雜了。所以,基於各種產品的波動程度不一,美國聯準會在統計通膨的時候,往往會再細分出「價格僵固消費者指數」,讓民眾知道不同價格彈性商品的物價成長指數。如果價格僵固產品也開始大幅且快速調漲,那這個通膨就不是溫和通膨了。

總結來說,並不是媒體說現在是通膨高漲期,物價才會漲,就算很溫和的過了十年,物價還是會漲,即便像日本20年來通膨幾乎等於0,整體物價還是上漲,這就是人類經濟社會的宿命。

或許你會想問,那這些物價會跌回來嗎 ? 答案很肯定的是 NO ! 這邏輯很簡單,相同道理,除非經濟連續負成長、工資和貨幣供給也呈現負成長,那理論上,物價就會下跌了,但實際上不會這樣,因為政府在面臨不景氣的時候,往往會印更多鈔票,就像辛巴威那樣,一條麵包從200萬辛巴威幣,一夜之間漲到3500萬辛巴威幣,政府沒得選擇,不印鈔不行,所以物價是難以下跌的。

要克服人類經濟的宿命,唯一能做的就是讓自己財富增加的速度打敗物價上漲的速度,存款也好、投資債券也好、繼承遺產等都好,我們一輩子其實都在跟通膨賽跑。

四、通貨膨脹的兄弟姐妹更兇狠

我們現在談的通貨膨漲都是貨幣因素所引起,原因就是過多的貨幣追逐過少的商品,但反過來想,有沒有可能貨幣其實沒增加,但商品數量減少,這也會形成通貨膨脹嗎 ? 或者,有沒有可能針對某種商品的需求大增,導致物價上漲 ?確實,通膨原因相當多,貨幣過多只是一種定義,通膨還有很多家族,而這些成員可能就不是我們樂意遇到的了。

1. 惡性通膨

當一個國家貨幣供給[4]速度太快,但經濟卻不見起色,並且國家信用瀕臨破產,這個就是所謂的「惡性通膨」,是通膨家族中最極端的成員,上述提到的辛巴威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惡性通膨並不常見,因為正常的政府不會拿石頭砸自己的腳,故意讓貨幣供給惡化。會產生惡性通膨最主要還是因為內外戰爭等因素,導致無法償還各種借款,讓本國貨幣在國際間失去國際信用,中斷了國際交易,商品生產和供給驟然停止,通膨在相當短的時間內猛烈觸發。

高通膨確實會對經濟成長會帶來傷害,但高通膨不等於惡性通膨,所以下次當你在媒體看到惡性通膨的時候,要注意,十之八九都是誤用惡性兩個字。

(資料來源 : https://www.stockfeel.com.tw/股感)

 

時間

通貨膨脹情況

俄羅斯

1922

2,520%

德國

1923

3,250,000%

希臘

1940

28小時上升 1

匈牙利

1945

15小時上升 1

南斯拉夫

1993

500,000,000,000,000,000%

辛巴威

2008

150,000

2. 停滯性通膨

另一個常常和惡性通膨搞混的就是停滯性通膨,又稱為滯脹,兩者很不一樣。在正常的經濟運行下,就菲利浦曲線的解釋來說,高通膨會帶來較低的失業率,反之,低通膨就會帶來較高的失業率,這是很傳統的用需求角度來看,簡單講,總體需求高,產生高通膨,因此會推升供給增加,所以失業率會降低,但現實狀況相當複雜,有沒有可能高通膨但卻引來高失業率呢 ? 會 ! 而且這就是所謂的停滯性通膨。

我們所吃的食物和所用的物品,最初都是來自原物料,例如鐵、石油、小麥等等,當這些原物料價格短期內快速攀升,就會導致短期通膨的發生,這次烏克蘭戰爭引起糧食價格上漲就是很明顯的例子。如果原物料價格的快速攀升,是因為市場缺貨,導致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令許多產業停工,通膨和失業率同步上升,這就會觸發停滯性通膨。

嚴格來說,生產原物料短缺是造成停滯性通膨一個很主要的原因,但其實會引起停滯的成因很多,就經濟學家的觀點,當一個國家名目經濟成長率小於通貨膨脹率,就很容易逐步引起停滯性通膨。因為當經濟成長率低的時候,代表整體社會產出水準相當低落不振,此時通膨若持續,會惡化就業結構,抑制消費,企業不想聘人,然後進一步導致經濟成長再降低,最終陷入停滯性通膨的惡性循環中。

近幾年因為疫情的關係,有些國家幾乎無法開工,導致生產和消費嚴重不足,經濟幾乎停擺或呈現負成長,而各種國難財漲價亂象,口罩、酒精有錢買不到,建築工、運輸工、農場工甚至醫護,有錢也請不到。美國後來採取了無限QE的手段,避免全球通貨緊縮,但導致全球物價潛在上揚的動能,所幸2022年開始縮表和升息,將貨幣收回,疫情也好轉,雖然目前全球主要工業國家通膨還沒降到合理的水準,但各國失業率也很快恢復水準,甚至更低,當時全球有停滯性通膨的危機,但所幸並未真正發生。

3. 通貨緊縮

與通貨膨脹相反的,就是通貨緊縮。顧名思義,當較少的貨幣追逐過多的產品,那就是緊縮,再簡單一點來說,就是消費需求不足,且連年衰退的現象。

如果說惡性通膨就像發生重大車禍,不死也重傷;停滯性通膨就像突如其來的大病,需要安心休養;那通貨緊縮就像是得了癌症,長期化療受盡折磨。當一個國家陷入通貨緊縮是很危險的事,由於消費衰退,導致生產衰退,不僅經濟無法成長,最後也使得物價和薪資停滯不振[5],甚至部分物價,例如房租、運輸等價格會下降。

會導致消費衰退的原因很多,例如過高的利率,大家都把錢拿去存銀行;總體經濟前景不佳,不願消費;疫情前期也因為消費衰退,全球壟罩在通縮陰影。不僅如此,過多的生產也會出現通貨緊縮的現象,使物價出現下跌趨勢,但通常生產過高的影響,只侷限於個別商品,例如中國曾瘋狂大量生產LED破壞市場供給,總體經濟不會因為個別產品生產過多而導致整體通貨緊縮。

日本在90年代經濟泡沫後,進入了「失落的10年」,這段期間通貨緊縮問題相當嚴重,不僅日幣大幅貶值,各類資產也大幅跌價,失業率平均高達 4%以上,陷入通貨緊縮的惡性循環。日本政府選擇用貨幣寬鬆政策,將利率一直壓低至0以下,到了2006年經濟成長率才稍微有起色,暫時避免緊縮,但好景不常,2008年雷曼金融風暴席捲全球,再加上2020年的武漢肺炎疫情,日本政府持續0利率甚至負利率的貨幣政策至今,通貨緊縮的陰影仍未解除。

其實台灣在2010年至2017年也曾經差點進入通貨緊縮的狀態,當時台灣基準利率如同日本一樣貼近0%,看似放了很多貨幣出來,但經濟成長卻相當有限,通貨膨脹率也不到1%,隨時都有可能步入日本後塵。這箇中原因固然很多,但當時與中國太過緊密的連結,導致資金、產業、人才外移是很大的主因。

五、不管什麼通膨,貧富差距一定會擴大  

貨幣主義經濟學大師傅利曼曾說過,通膨其實是一種隱形稅[6],他並不是真的稅賦,但他確實存在。這句話真的是給人類貨幣行為的最佳註解 !

每個國家都在追求「溫和的通膨」,這意味著貨幣供給會增加,也意味著貨幣數量不斷地被累積。換句話說,你如果把賺來的錢都藏好藏滿在家裡,過了10年後,這些錢的購買力會縮水,這無形的購買力喪失,就是所謂的「隱形稅」,任何持有貨幣的人,都必須付出這樣的代價,無法逃脫。

進一步來思考一個問題,那資產配置可以打敗宿命嗎 ? 其實,這就是通膨必定帶來貧富差距擴大的根本原因了。

直覺來說,無風險的資產配置就是銀行存款,大多數時間,銀行給的活期存款利率會約略大於通貨膨脹率,但在貨幣寬鬆時期,卻是可能低於通貨膨脹率,所以一定要有其他的配置,但進行其他的配置需要一定的金融知識、判斷能力,還有最重要的就是本金,當然還要記得風險的存在。所以,嚴格來說,資產配置確實可以助人對抗通膨,但也因為資產配置的關係,擴大了貧富差距,因為即便富人和窮人都把資產放銀行,一年後,甚至一小時後,差距也只會更大。

更殘酷的是,除了通貨緊縮真的發生之外,無論是惡性通膨或停滯性通膨,先不論資本家面對企業倒閉或欠債風險,只要政府仍決定撒錢救經濟,純就個人資產配置角度來看,同樣道理,整體貧富差距一樣會繼續拉大。

那難道政府就沒有辦法阻止貧富差距的擴大嗎 ? 就貨幣的角度來看,必須很無奈的說,其實只要能拖住,就是好辦法,但就政治的角度來說,就要看如何定義貧與富,例如中國,就其政府的定義而言,中國已經全面脫貧。

如果貧窮無法自己翻身,政府必須用財政力量去滿足其福利,再不排擠其他預算下,只能增加舉債融通或貨幣融通,最後仍然會推升通貨膨脹,貧富差距一樣擴大。也許有人會想到,那可以透過對有錢人課重稅,再來均分給窮困人啊 ? 左手換右手雖然不會有通膨問題,但均分也好、2/8分也好,這社會誰還想要努力呢 ? 最後,政府勢必要讓有錢人賺得更多,貧富差距一樣解決不了。

結論

通膨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對通膨的無知。

人類除非回到以物易物的時代,否則,無論是數位貨幣、數字貨幣、加密貨幣都好,我們都需要通膨,而且也無法擺脫通膨,那唯一能做的,就是學習跟通膨做好朋友,就像人都會生老病死 :面對他,接受他,然後放下他。對通膨有正確的認識,會對經濟有更正確的認識,而不是情緒。

 


[1]凱因斯學派對通膨的解釋不是從貨幣的角度來看,而是單純認為需求大於供給的現象,但近代新興凱因斯學派結合理性預期學派的想法,貨幣的觀點是普遍通用的概念。

[2]就國家角度來說,所謂物價漲跌不是只看單一商品,而是用一籃子生活商品來統計,包括房租、食品、汽油等等綜合起來判斷。

[3]成長率高則通常會伴隨高通膨,兩者之間有正相關;但反過來說則未必成立。

[4]很多國家是用發債的形式來增加貨幣供給,而不是直接印鈔票。

[5]通貨緊縮時,物價不容易上漲,但也不會下跌,但薪資卻有可能下跌。

[6]https://www.storm.mg/article/3741794?page=1<光天化日搶錢>

 

 

 

 

 

作者 張肯尼 為智庫研究員

最近更新: 2023-06-12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