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安全

01

前言

根據南韓保健福祉部首次發表的《孤獨死實態調查》資料,2021年南韓孤獨死已超過3,000人,相較2017年增加了40%,粗估在每100件的死亡中,就有1件是孤獨死。保守估計每天有超過10起孤獨死,而全國大約有153萬名人口,被認為是孤獨死高危險群,約佔總人口的3%。

根據這項調查收集的1.56萬件孤獨死案例,大約可勾勒出南韓孤獨死三大特徵:孤獨死人數每年都在增加、男性佔比遠高於女性,以及50~60多歲男性為孤獨死的高危險群。

孤獨死的社會根源

孤獨死最弔詭之處,在於當事者的困境與社會孤立,往往在死後才被知曉。孤獨死源於自願或非自願的社會孤立。換句話說,當事者在肉體孤獨死之前,往往經歷一段無形的社會孤獨死,與親朋好友斷絕關係與聯絡,默默地退縮到社會某一角落,過著如同影子般的生活。最後經常是死後多日,遺體發出了惡臭,才被鄰居報警處理。

日本的現代化與高齡化進程,較南韓、台灣來得較快,1970年代、1980年代已出現獨自死亡人數增加問題,最先創造出孤獨死一詞的也是日本,原意指獨自生活的人,與家人親戚斷絕聯絡,之後可能因自殺或生病,須單獨面對臨終死亡,且死後多時才被外界發現,日本行政機關多習慣以「孤立死」稱之。

不過,孤獨死究竟是否應該包括自殺?在南韓曾引發一番討論。過去雖然排除自殺與他殺,但南韓最新法律已將自殺包括其中。根據南韓《孤獨死預防及管理法》,孤獨死是指與家人、親屬及周遭斷絕聯絡,獨自一人居住,因自殺或疾病獨自面對臨終,且死後遺體過了相當長的時間才被發現。

對於台灣及南韓而言,孤獨死一詞大約是從2010年代後,才因大眾傳播報導而逐漸為人所熟知。簡言之,孤獨死與現代化、高齡化及少子化等脫不了關係。首先,現代化使個人主義價值觀蔓延,家庭關係變得淡泊,離婚、分居變得普遍,加上都市化、少子化及高齡化等因素推波助瀾,一人家戶快速增加,成了孕育孤獨死的最佳溫床。

此外,在南韓還有一些特殊的社會經濟因素。例如,1997~1998年間爆發IMF危機,以及2016年後的造船業大重整,突然發生的經濟巨變,產生大量失業人口,加上之後又碰上世紀疫情來襲,造成許多人的經濟與住居生活陷入高度不安,因此絕大多數的孤獨死當事人,是處於無業狀態,因而造成了社會孤立。可見社會經濟因素,是造成孤獨死的最主要原因。

未命名-1

單身戶激增恐成孤獨死溫床

南韓一人家戶日益增多,成為孤獨死最佳溫床。根據南韓統計廳2022年公布的《人口住宅普查》資料,2021年一人家戶約有716萬戶(圖一),佔所有家戶比重的33.4%,預測到了2047年左右,南韓一人家戶將超過830萬戶,佔比可能突破40%大關。

如與多人家戶相比,一人家戶普遍脆弱,社會網絡狹窄。此外,相較多人家戶,一人家戶多位於半地下房,居住者有較高的失業率,或從事較不穩定的臨時工作。許多一人家戶並非出於「自願」,可能因失業、離婚、分居或喪偶,而淪為獨居戶。

從住居空間來看,雖然孤獨死發生場所,約有73%是所謂的一般住宅(公寓、單獨住宅等),但是除了一般住宅外,南韓特有的考試院、小旅館及狹小貧民村等非一般型式住宅,雖然僅佔總體住宅的10%以下,但孤獨死佔比卻高達18%,顯示弱勢族群居住場所,往往是孤獨死易發生場所。

孤獨死高危險群:50~60歲男性

儘管孤獨死可能發生在任何年齡層,但南韓調查發現,50~60多歲男性為孤獨死高危險群。如以2021年的3,378件孤獨死為例,50多歲和60多歲男性合計佔比約58.6%。換句話說,每10件孤獨死中,就有6件是中壯年男性。

綜觀南韓2017~2021年的孤獨死人數變化,從2,412人增至3,378人(圖二),5年增加40%,孤獨死約佔每年30~32萬件死亡數的1%,這表示每100件死亡中,就有1件為孤獨死。如以5年平均而言,男性孤獨死發生率約為女性的4倍。以年齡層而言,50多歲年齡層的孤獨死最多,其次為60多歲、40多歲和70多歲,顯示中壯年人比老年人,更容易成為孤獨死的高危險群。

中壯年男性的孤獨死,可視為一種獨特的社會現象,令人好奇為什麼中壯年男性的孤獨死特別多?許多研究認為,南韓社會以男性為主,當此一族群面臨失業、失能,不得不退出職場活動後,承受較大的壓力。

未命名-2

此外,離婚、分居的男性較不熟悉家務勞動,加上對自身健康照護的疏忽,往往容易成為孤獨死高危險群。不少研究也發現,中壯年男性較容易因失業、離婚等,使生活滿意度快速下降。

另一方面,南韓50~60歲中壯年人口,如果與所謂的65歲以上老年人口相比,普遍較缺乏各種福利支援,且無法請領老年年金,落入所謂福利的三不管地帶,間接推升了孤獨死可能性。

不過也有一種觀點認為,中老年男性相較中老年女性,更容易被社會孤立,主因在於思維比較僵化,社會適應速度較慢,比女性更不善於跟鄰居、朋友相處,或是無法結交新朋友,拓展新的興趣。一旦開始過著獨居生活,也就更容易被孤立,成為了孤獨死高危險群。

社會過度競爭 年輕人孤獨死增加

南韓30多歲以下年輕人的孤獨死,近來也成為一個令人憂心的現象。隨著經濟衰退持續,失業率飆高,南韓20~30多歲的孤獨死人數快速增加,引起有關當局重視。如以2021年調查結果為例,在所有孤獨死案例中,20多歲與30多歲的孤獨死合計佔比約6.5%,但其孤獨死主因與中壯年不同。

調查發現50多歲以上的孤獨死,有超過8成是由疾病所造成,但30多歲以下年齡層,其半數的孤獨死由自殺造成。顯示年輕人承受過大社會競爭壓力,進而產生心理調適問題,可能先是變得離群索居,之後極有可能採取自殺這種極端選擇。

年輕人的孤獨死多與自殺有關,或可歸咎於學業、就業壓力過大。南韓不少研究指出,離婚的年輕男性自殺風險,較其他族群高出17.5倍,年輕族群進入社會初期,面臨各種困難及適應問題,相較其他年齡層,較缺乏社會安全網支援,往往讓遭遇困難的年輕人,一時衝動做出極端選擇。

社會孤立加劇 孤獨死全球蔓延中

孤獨死增加並非南韓獨有的問題,事實上全球多數國家,相繼出現類似現象。隨著頻繁家庭解組、單身及老年人口增加,加上長時間疫情隔離,伴隨科技發達及都市生活便利,個人的社會孤立情況變得更為普遍。

例如日本的孤獨死現象,可能遠比南韓嚴重,估計每年約有3萬人為孤獨死。2021年日本內閣也任命專門負責孤獨與孤立的事務大臣,並且正在籌建一個以社區為中心的安全網,因應高齡化的自殺率上升問題。英國更是早在2018年就設立孤獨部(Ministry of Loneliness),任命「孤獨部長」(Minister of Loneliness)來解決孤獨死相關問題。

鑒於孤獨死的調查與認定混亂,迫切需要立法採取綜合措施,2022年南韓根據2021年4月1日生效的《孤獨死預防法》,展開首次孤獨死的實態調查,發現南韓孤獨死情況嚴重。之後中央與地方政府部門,便著手制定各種相關措施,針對孤獨死高危險群,進行有系統的事先預防,給予相關協助,針對身處不同生命週期者,分別在住居、就業、保健、心理健康、安全和休閒等方面予以協助。

2023年5月中旬,南韓保健福祉部公布相關部門共同制定的《第1回孤獨死預防基本計畫2023~2027年》,旨在防止孤獨死,保障人的尊嚴至臨終最後一刻,目標是到2027年,將孤獨死減少20%,宣布動員所有人力與物力,協助孤獨死高險群降低社會孤立感。此外,南韓一人家戶快速增加,已成為孤獨死最佳溫床,相關當局應及早制定預防與支援措施,鎖定處於孤立狀態的弱勢單身戶。

孤獨死可視為社會孤立的副產品,在出現身體孤獨死之前,社會性的孤獨死往往先一步發生,因此有必要在社區中,建立各種連帶網絡,預防個人被社會孤立,過著與周遭隔絕的生活。例如,透過制度或政策,鼓勵與鄰居多互動或參加各種志願服務等,皆可有效預防孤獨死。此外,最近南韓社福機構也持續針對考試院、小型旅宿等特殊居住環境,進行獨居者的關懷輔導。

儘管死亡如同出生,是人生必經的一個過程,但是在現代化、都市化、高齡化、少子化及個人主義高漲的今日,孤獨死已成為一個日益顯著的社會現象,也顯示從搖籃到墳墓的社會福利制度,仍有許多待補強之處。

 

 

 

 

 

作者 范維君   為漢陽大學社會學博士

最近更新: 2023-09-21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