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生態

04

過去,氣候變遷議題與監禁之研究可能從來沒被放在一起討論過,甚至氣候變遷衝擊下,被監禁者也鮮少被放在討論名單中,往往是最容易被忽視但卻最脆弱的一群。隨著近十年極端天氣發生的頻率劇增,全球各地熱浪、野火、洪災甚至是寒害,已間接甚至直接地衝擊到各地監獄的運作,不僅侵害到監獄工作人員與被監禁者的人身安全及身心健康,衍生出犯罪率提升、醫療負擔、建築老舊設計造成的能源消耗等隱藏的社會成本討論也與日俱增,近年亦有越來越多的研究直指,兩者間的關係已密不可分,需積極納入成為討論氣候正義中的一環。

高溫使自殺率、犯罪率提高,對身心造成直接影響

歐盟氣候監測機構哥白尼氣候變遷服務(Copernicus Climate Change Service, C3S)表示,今年七月全球經歷有紀錄以來的第三高溫,而英國帝國理工學院和衛生與熱帶醫學學院研究團隊則針對歐洲今年六月底至七月初熱浪期間,12個主要城市進行極端高溫分析研究,研究發現短短十天的熱浪,已造成超過2,300人因高溫死亡,許多公共衛生醫療研究報告證實極端高溫除了會對人類造成熱中暑、熱衰竭,以及生理、代謝和免疫系統等傷害外,對人體的身心健康也影響甚大,世界衛生組織(WHO)也早已將氣候變遷對健康的影響列為首要研究與解決的課題之一,這項悄然毀滅性的危機,已對人類造成直接的生命威脅,也為重大的公共衛生挑戰。

一般社會大眾遇到酷暑難耐,仍有移動自由或透過各種方式避暑降溫,但極端高溫對監獄的衝擊最為嚴重,主要是監獄內部的成員多為高風險族群,特別是年長者、需服用慢性病藥物或抗精神疾病藥物之收容人,由於藥物可能使體溫調節機制失靈,當體內熱能產生超過散熱速度時,易使核心體溫升高,進而增加熱相關疾病 (heat-related illness) 發生的風險,引發一系列的併發症。美國布朗大學公衛學院曾交叉分析2001至2019年間美國公、私立監所之病例,研究顯示氣溫每升高華氏10°F,總死亡率增加5.2%,心臟病死亡率增加6.7%。;此外,自殺率隨氣溫成正比,尤其在極端高溫發生後2~3天達到峰值上升約22.8%,暗示著收容人在夏天裡倍感絕望。

而實體氣候風險也著實影響著監獄的運作,2024年颶風海倫(Hurricane Helene)襲北美卡羅萊納州期間,約有550名收容人牢房進水,連續五天浸泡在水中過著沒有水電,甚至與自己排泄物為伴的生活,無從撤離。更有許多監獄位於郊區,飽受野火威脅,或其空氣品質受野火影響已使監獄內達危險等級,易引發心臟或呼吸系統疾病等,面對各地不同的實體氣候風險,高風險地區之監獄更需要備妥緊急應變措施。

由於美國德州監禁率不僅是全美國最多,甚至比全球多數國家監禁人口總數還多,近年已有多起因高溫致死的訴訟案件,近五年美國的法庭記錄更顯示,此類訴訟已超過500起,與前40年的立案率相比增加了300%以上,當地倡議組織甚至表示:『有人因為繳不出停車費被監禁,卻因天氣高溫被判死刑。』期望監所環境改善,以更人道與積極的行為,或是爭取裝設空調設備之相關維護費用,其付諸的成本將遠低於該些訴訟及社會成本。

確實,許多實驗觀察也得出天氣溫度與暴力犯罪成正相關,炙熱天氣會使情緒惡化,導致人們更煩躁和壓力大,增加壓力荷爾蒙分泌,增強攻擊性。且隨著監禁時間越長,或是隨著收容人們高齡化情況,監所是否得以負荷這樣的醫療成本,或具有量能防範高溫帶來的暴力威脅,都是對管理者的考驗。

台灣監所於氣候高溫下的影響

台灣的監獄普遍由舊有建築改建,或以方便監管進行設計,且當時的氣候環境與今日氣候條件有明顯落差,因此在建築設計上缺乏節能與通風之規劃。面對夏季氣溫頻頻突破36°C以上的天數劇增,甚至未來在最糟SSP5-8.5情境下夏季將長達7個月,冬季則可能在2060年完全消失,對監所收容人的健康與人權衝擊不可小覷。

台灣監所普遍處於「超收」狀態,截至2024年底,全台16座監獄、10座看守所都超收,整體超收率高達35.3%,在密閉環境與有限的資源空間下,不僅增加疾病傳播風險,身體上的不適再加上精神上的壓迫,使每個人都在違規的邊緣掙扎。雖然台灣不像他國有野火威脅,或其他天災因素直接受劇烈且須立即撤離之可能,高溫議題應為最棘手的慢性傷害。且現階段面臨最大的困難為是否去增加收容量能與降低戒護比,過去缺乏統計資料進一步去了解熱傷害對台灣各監獄的衝擊。即便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於2023年針對夏季抗暑對策進行視察,並彙整出各監所的應對措施,從舍房通風設備、用水、飲食、制服及其他戶外勞動時數調整等措施進行調整,但缺乏收容人年齡分佈、就醫或熱傷害統計等更完整的數據及研究分析,將難以做出符合需求之策略。

此外,不單只是受刑者高溫、濕熱之苦,獄所工作人員亦為重要利害關係人。根據獄政工會於2023年七月所做的全國矯正機關調查發現,93%的獄政人員在悶熱環境執行勤務,92%認為制服不利排汗且過於厚重,99%值勤降溫設備僅有一台微弱的電扇,風怎麼吹都是熱的,90%對工作環境降溫設備不滿意,期望可針對衣著、硬體設備進行改善,至今相關訴求仍未有進一步的成果。且隨著高齡、慢性病的收容人變多,間接造成戒護人力不足,形成就醫人權與管理上的兩難,潛在許多管理上的風險與疾病風險。

如何轉型為綠色監獄,積極成為氣候行動一員

然而,監獄高溫議題或許不該被視為「問題」,應被視為「契機」,納入綠色轉型策略,此轉型並非僅止於人權保障,也可以是改善能源效率、有效降低隱形的社會成本,甚至讓監禁者成為參與氣候行動的一員,有助於受刑者重返社會。聯合國跨區域犯罪與司法研究所(United Nations Interregional Crime and Justice Research Institute, UNICRI)與國際監獄改革組織(Penal Reform International, PRI)於今年三月共同出版《綠色監獄:打造永續監獄指南(Green Prisons: A Guide to Creating Environmentally Sustainable Prisons)》 中提供諸多建議,積極將監獄系統融入永續實踐,並從三大方向切入:

一、環境面(Environment):

實施雨水回收、廢棄物減量與堆肥計畫,減少對市政系統依賴 。

導入再生能源,並朝淨零建築或綠建築前進。

採高效能源系統,透過空調設備、隔熱建材或燈管汰換。

二、經濟面(Economy):

降低監所營運成本。

強化採光、通風降低對能源之依賴。

靠再生能源提高收入,額外賺取經費。

三、公平面(Equity):

結合環境教育參與社區行動,如:種植樹苗、自然景觀維護等

綠色職能培訓,有助重返社會就業。

強調監獄策略需體現人權、公平與社會包容的價值。

以提升能源效率可能是可最快降低監獄碳足跡的方式,美國華盛頓州透過導入太陽能熱水器供應廚房與沐浴用水,並且定期培訓學員進行能源稽核與管理知識,有效橋接重返職場之職能訓練。此外,該州相關懲戒中心積極導入綠建築標章外,更與外部學院透過Sustainability in Prisons Project (SPP)計畫,與科學家、當地學生及社區夥伴進行生態研究,保護當地生物多樣性,完美體現出矯正機關之精神。而相對的,著名的挪威Bastøy監獄,強調人性與生態方法學而聞名,將環境責任完美融入日常的監禁生活中,例如透過永續農業達到糧食自給自足,70%電力來自再生能源,並使用電動車或是馬車運輸,為全球第一座生態監獄方向發展,可說是監所中的典範。

然而,在許多氣候緊急情況下,收容人也被迫不得不參與氣候救災行動,例如2024年洛杉磯大火急調派約800名被監禁之消防員共同參與滅火行動,雖共同面臨高風險作業行動,但卻領著微薄的薪資,且在服刑過程中生命遭受威脅時難確保是否具有保障,監禁期間則難以自主判斷撤離,相關應對機制仍是各國亟需面對的挑戰。

積極落實不遺落任何人的公正轉型

全球各地已積極為極端氣候提出相對應的調適政策,但監獄高溫問題卻鮮少進入公共議題,反映出氣候變遷下脆弱族群的縮影。若國家在追求淨零轉型時忽略受監禁之人員或監所工作者,不僅延續了健康風險與財政壓力,更在價值上違背了氣候正義。因此,我們可以透過行動開啟綠色監所行動,積極為司法改革、人權保障與氣候正義有所作為,亦回應永續發展目標(SDG16 )促進和平多元的社會,確保司法平等。

首先,可透過政策面引入綠色監獄評比政策,邀集相關部會共同規劃監所氣候正義政策,劃清權責並共同執行。其次,應編列相關預算初期透過各監所完整裝設儀器監測設備,蒐集準確數據,以作為後續應對措施之判斷依據,及預算編列。最後,應訂定因地制宜的調適措施,及撤離計畫模擬。此外,矯正單位務必正視第一線基層同仁心聲,積極看待極端氣候對矯正機關帶來的威脅。

台灣務必正視監獄高溫帶來的挑戰,將其納入能源轉型與建築調適的政策版圖之中,讓收容人從被動承受者轉變為積極參與者,為此,才能真正落實「不遺落任何一人」公正轉型。

資料來源:

歐盟監測機構:全球經歷有紀錄以來第三高溫七月。自由時報,2025年08月07日。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5135796

高溫致死率高 歐洲熱浪10天超過2300人死亡。環境資訊中心,2025年08月14日。

https://e-info.org.tw/node/241895

許春金教授等,銘傳大學。「矯正機關收容人健康主流化政策評估研究(案號:113-A-001 )」成果報告。

https://reurl.cc/Mz3vM3

劉賢德、林子鈺、陳昭源、陳玉瑩。「藥品與熱相關的疾病」,台灣醫學2025年29卷2期。

Ava Kaufman, Brianna Seid, & Katrina Szymborski Wolfkot, Extreme Heat Exacerbates Dire Prison Conditions, With Few Paths to Relief, Sᴛᴀᴛᴇ Cᴏᴜʀ Rᴇᴘᴏʀ (Jun. 26, 2025)

https://statecourtreport.org/our-work/analysis-opinion/extreme-heat-exacerbates-dire-prison-conditions-few-paths-relief

Skarha J, Spangler K, Dosa D, Rich JD, Savitz DA, Zanobetti A (2023) Heat-related mortality in U.S. state and private prisons: A case-crossover analysis. PLoS ONE 18(3): e0281389. 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one.0281389

‘Essential’: nearly 800 incarcerated firefighters deployed as LA battles wildfires.

https://www.theguardian.com/us-news/2025/jan/08/la-wildfires-incarcerated-firefighters

聯合報新聞部。監獄超收,直擊衝突現場鐵窗人球求生。2025年03月18日。

https://vip.udn.com/event/newmedia_prisonovercrowding

財團法人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111年度矯正機關外部視察主題評論|夏季抗暑對策。2023年05月17日。

https://www.jrf.org.tw/articles/2491

巫馥彤。自由廣場》別等獄卒熱死才重視。2023年09月11日。

https://talk.ltn.com.tw/article/paper/1604118

United Nations Interregional Crime and Justice Research Institute and Penal Reform International. Green Prisons: A Guide to Creating Environmentally Sustainable Prisons. (March, 2025

作者 梁曉昀 為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碩士、現為氣候政策研究員

最近更新: 2025-11-14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