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際
9月30日,佔中三子宣布提早揭幕的第二天。兩天前在同樣的傍晚時刻,街頭的香港人總共經歷了87枚催淚彈的驅離,但這並沒有使群眾退卻,反而有越來越多市民加入,使佔領區規模擴至旺角和銅鑼灣。在那個時候,每個人見面總要喊一聲加油,或交換一個心領神會的微笑。那陣子胡椒噴霧、棍棒齊飛還沒成為家常便飯,藍絲還沒出現。出鏡率最高的標語字眼還是:「冷靜自持」,而其次便是「提防左膠」。這天是我們抵達香港的第一天,雖然是我第二次到這個城市,卻覺得心境完全不同,此次彷彿走進大觀園裡頭的劉姥姥,到哪兒都睜著眼想要記下一切。在那之後有好一段時日,香港似乎進入了一個嶄新的天地,許多創意如春筍般冒出,好多事物還沒有命名,想要述說得用手去指。 1

      回到那一日,在太陽落入山頭的前一刻,我們一行人踏入溫暖的室內,平矮的天花板上垂吊的電燈似是親切地閃著白燈像我們打招呼。穿過主要廊道,行經一個小房間,正要左轉走進辦公室時,咯咯咯的笑聲傳來,隨後是著紅衣的小女孩匆匆躍入眼裡,在我們眼前停下腳步,撿起彩色小球,瞅著大眼瞧著我們露齒一笑,又匆匆跑向對面的阿姨。阿姨向我們微微頷首,並跟其他小朋友們介紹我們「這是幾位來參訪的姐姐們,向她們問好吧!」位於地鐵站附近的葵芳邨一樓,不大的空間裡面有不少隔間,這裡,就是街坊工友服務處在葵芳區的服務中心。   


扎根社區,爭取打工仔權益


      街坊工友服務處(以下簡稱街工)是香港一個紮根社區的勞工組織,設有再培訓中心和教育中心,關心各種民生問題。和台灣一樣,香港現在的政黨法還處於討論階段,不同的是,香港民間團體直接參與政治的例子較多。街工就屬於泛民主派中一個參政團體,現於立法會有1席次,在葵青區議會則握有5席次。現在街工轄下共有12個服務中心。為了方便服務街坊工友,街工是少數將服務處都設於公共屋邨一樓的民間團體。所有服務中心總共70位左右的職員維持運作,會員約40位。職員不一定是會員,原則上採自由參與,入會則需要審核。會員大會半年舉行一次,例會則是一個月一次。

       
      街工的歷史已近30年,成立初期就加入街工的蘇耀昌幹事在辦公室裡的黑板上簡單勾勒香港立法會的選區,整個香港分為香港島、九龍東、九龍西、新界東和新界西5個選區,現任立法會議員梁耀忠便屬於新界西的議員。區議會方面,共有18個選區。其中新界西有元朗區、屯門區、荃灣區、葵青區和離島區。其中街工在葵芳、葵興、葵盛區各有1席,在葵通區有2席。而梁耀忠除了是立法會議員,也同時是葵芳區葵青區的議員。為什麼會參選議員?這要從1979年開始說起。
       
      1979年荃灣有個新青學社成立,由劉山青和幾位初從大學畢業的青年們創辦,當時開設教育講堂,讓多數小學畢業的勞工有進修機會,以提升勞工意識為目標。時至八○年代,政府開始推行成人夜間教育課程,新青學社之存在之需求不若以往。而後洽逢政府推行代議選舉制度,1985年舉行首次全港區議會選舉,新青學社內成員便討論透過參選區議會,以進一步推動基層權益。當時洽逢葵湧區公共屋村發生大規模牆面剝落與滲水問題,梁耀忠與居民一起行動,要求房署承擔責任。後來在選舉中,梁耀忠獲得居民支持,高票當選區議員。而後,梁耀忠與夥伴們認為在街坊爭取權益,單打獨鬥力量有限,「街坊工友服務處」便在此時正式誕生。

       
      街工的成立還有其特殊地理位置條件。過往葵涌區可以區分為上葵湧、中葵湧與下葵湧。在五○年代以前仍有大片良田,處處是山嶺,村民多以務農為生。1961年港府發展荃灣新市鎮,規劃荃灣、葵涌、大窩口等地為衛星城市,在上葵湧和下葵湧等處興建多個大型屋邨,並把醉酒灣填滿,葵芳、貨櫃碼頭及醉酒灣工業區就建於填海地上。當時工人每日往返住宅區和工業區成為常態。在八七至八八年間,葵涌工廠區前後出現多個工人運動,街工都積極參與其中,協助工人在勞資糾紛中爭取合理權益。

       
       九○年代面臨產業轉型,工廠北移,製造業工友面臨失業或轉業苦況,亦面臨人口老化。街工便透過再培訓課程和媒合就業方式協助中年工人。1991年立法會新增20席,由地區選舉產生。街工對是否參選立法會也有過一番討論,有會員擔心屆時社運領袖被「上層政治」吸納,削弱基層組織力量;也有會員希望藉由體制內的位置推動政策改革。最終經會員大會投票,支持者佔多數,梁耀忠被推選為參選人,雖然最後不足2%得票落選,體制內外並進的路線大抵確立。如今街坊工人多從事保安、清潔員、家務助理、客貨車從業員等,街工也在2000年初成立物業管理及保安工會與家務助理工會。2004年起,多項涉及僱員權益及基層民生的動議,都因功能組別的反對,而在立法會分組點票下被否決。22010年,街工和職工盟等工會團體努力推動的《最低工資條例》終於在立法會通過。要求廢除功能組別、推行真普選的醞釀已逐漸成熟。

       
      香港政治制度改革這部大劇於2005年政府提出政改方案揭幕,街工與民主黨、自由黨和民建聯都要求2007和2008年落實行政長官及立法會的全面普選,但方案經立法會辯論不獲通過。中間有2009年公民黨及社民連提出「五區總辭、變相公投」,後有民協、民主黨提出區議會改良方案,街工則主張第三種基層民主立場的路線。2013年,真普選聯盟成立,組成團體包括:團人民力量、社會民主連線、工黨、公民黨、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香港社會工作者總工會、香港民主民生協進會、街坊工友服務處、公共專業聯盟、新民主同盟及民主動力等,至此,應可視為泛民主派的聯合陣線確立。   


社區公投──佔中公投的前哨站


      在香港第二晚的飯局偶然結識一位堪稱街工最年輕的會員,21歲的Ray其家鄉就在葵青,運用課餘時間參與街工運作,也和夥伴們一起辦讀書會,充實左翼知識,並參與民主黨的實習。問及街工今年街工在今年五月底一連四日(五月廿二至廿五日)舉行的社區公投,他進一步說明,街工於葵青區及天水圍設置多個票站,就特首選舉公民提名方式表決同意或不同意。詳細的公投題目為:「2017年行政長官普選,須設立公民提名,當參選人獲得一定數量登記選民的提名支持,便可取得提名參選的資格。」任何年滿15歲的香港居民均可參與,且新移民婦女亦可投票。

       
      雖然現在香港沒有公投法,對於政改這類重大議題在現有制度上也沒有管道可以直接讓香港人議決。不過街工認為民間公投仍然有表達民意的重要意涵。社區公投的方式希望街坊工友在平日奔波勞碌之餘,亦能方便就近對政改表態。讓天水圍及荃葵青區部分巿民,可以在和平佔中與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畫發起的622全港電子公投之前,加深對公民提名的了解,進一步使得市民參加622公投,就政改方案表達市民的立場,在人大決定出爐之前向香港政府展現民意。

       
      他們為了這個公投籌備許久,至少有三週的時間「密密落區和洗樓」,3前者意思是在社區擺攤宣傳,後者則指登樓拜訪居民,「傾政改」,說明方案內容、解釋提名權等。這期間出動為數不少的義工,甚至有些義工就是社區市民。他們還找來會寫程式的朋友幫忙架設電子投票系統,這些努力都為了此場前哨戰能帶來一些影響。而最後也有振奮人心的結果,最後統計近3000名街坊市民參與公投,其中逾九成五的投票顯示贊成。


在城中一齊撐把傘

       

      9月26日職工盟呼籲全港大罷工的期間,街工內部在會員例會的決議是不參與罷工,因為街工平時落區的社區服務工作、再培訓課程、教育中心乃至孩童托管等工作都不容暫緩。在這段期間,街工也自有其一同撐佔領的方式。

      雨傘運動裡包括佔中三子、學聯、學民思潮、泛民主派議員和民間團體共同形成五方會議。其中民間團體主要提供人力、物資,協助維持佔領區的運作。街工便屬於民間團體的其中一員,除了在佔領區的任務,原本的街坊社區的落區宣傳也沒有中斷。

       
      街工的成員在金鐘搭建一個名叫「游duck里up」的民主沙龍,其廣東話的意思是「隨便你說什麼」。現場維持一位主持人,提供大聲公一支。主題不外佔領運動的走向、對走進社區推動民主的看法等。開放不同想法的市民自由公開發表意見,讓大家進一步對話。Ray有過主持的經驗,他說發言者雖常抱懷不同意見,也有過爭吵,但大體來說彼此還是互相尊重。此外,在佔領區還透過「傾偈隊」這樣的形式組織佔領者會議。「傾偈」即談話之意,「傾偈隊」以對談的方式帶起討論氛圍,也有蒐集佔領區民意的目的。傾偈隊除了分享資訊,像是與市民解釋旺角情況、說明何謂「快閃」等;4同時也會詳細記錄發言者的意見,嘗試理解市民的聲音,並將整理後的結果反映至聯席會議。在更好的狀況下,甚至會培力訪談者,進一步加入佔領區或社區推廣的不同崗位。Ray也曾參與過傾偈隊,他接觸了背景包羅萬象的佔領者們,這些人對後佔領運動的行動例如抗稅行動、罷買支持建制派/政府的商家、在社區推廣民主等都表示贊同,可是對近期推翻政改決定,還是持較悲觀態度。

       
      旺角亦有類似傾偈隊的組織工作,由「大專政改關注組」和其他民間組織除了擺街站,5挨家挨戶到旺角乃至太子、深水埗等油尖旺6一帶的大廈探訪,他們撐之為「洗樓」。不論家庭或商戶,都向他們宣傳佔領的目標和理念,希望爭取市民支持;同時也藉此了解一般市民對佔領的看法。Ray不諱言地轉述朋友經驗,剛開始的時候小商戶因為生意受佔領影響,並不歡迎這些洗樓隊。及至後來多次到訪,才紓解了怨氣。

       
      在雨傘運動還未開展以前,街工已有定時家訪,多講述社區和長者議題。另外街工也嘗試組織佔領者到社區擺設街站,在荃灣、大窩口、葵興、葵芳、葵盛東、青衣、天水圍等七個地方設立街站,向街坊及市民解釋爭取真普選與改善民生的關係,這點從梁振英特首那番「月入港幣1萬4千元以下的巿民無權投票」之言論,便可見沒有真民主,時代的進步和人民的幸福只能是不相關的兩回事。在這些街站宣傳的素材包括宣傳單、佔領區的照片和學生寫給父母的信組成的展板、工傷權益小冊子等。也佈置大字報民主牆,讓居民可以運用書寫下自己的意見。特別的是,這些承載各種想法的紙張也會帶至佔領區,使佔領區的行動者有機會見到來自社區的聲音,連結佔領區內外的群眾。此外,在葵盛東邨的街坊市民也曾親自熬煮涼茶和溫糖水送至金鐘。運動裡,每個人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付出獨一無二的心意。在每一次落區或多或少會遇到反佔領/親政府的街坊市民前來挑釁、辱罵。Ray回憶剛開始擺設的時候有幾十人一起包圍街站,旁邊都會有街坊市民圍觀,他們若是見到反佔領人士有激烈行動,都會自發出面調停衝突,阻絕人群。原來街坊並非那麼政治冷感,也有不少市民曾經主動遞飲料、慰問這些義工們,倍感溫馨。


There is an east wind coming.


      接下來怎麼做?這是此刻所有運動者都在思索的問題。事實上,也許該探問的不是朝向何方,接下來可以前進的路應有很多條。旺角的佔領撐小店和每夜的鳩嗚團7不畏寒冷還持續進行。這一兩個月來走入社區的包含捍衛基層住屋權益聯盟同街工與其他關注房屋政策的團體,他們發起的「公屋租金月底交」8已從10月底持續至今。透過遲交房租金,一方面抗議房委會不作諮詢,企圖草草通過與公屋住民息息相關的房屋政策及措施;另一方面也同時聲援「我要真普選」。除此之外還有幾個民間團體聯合在金鐘擺街站,發起「良心抗稅運動」,9號召市民分次繳稅,增加行政程序成本。這些不合作運動都透過不同方式試圖達到干擾效果,也為運動能量的轉向提供各種可能性。而佔領區那些感動人心的藝術品如連儂牆、雨傘人雕像,和令人珍視的美好如遮打自修室、義務補習、廢料回收、剩食發酵再利用、風力發電等能否以另一種方式存續也都值得思考。此外,後雨傘運動時期的大環境將面臨何種變化更是不容忽視的問題。

       
      我想起12月5日晚上黃之鋒坐在金鐘台上,即使清明眼神不再,面對清場傳言,他仍舊清楚有力地說出「希望在清場前用最後一口氣,盡全力令自己問心無愧」。耳邊彷彿響起福爾摩斯對華生所說的,「要刮東風了」,這股風會很冷,也許好多人因此凋謝,不過我相信街工(和其他與人民並肩的團體)應該正是那多變時代裡不變定點。風暴過去以後,更加美好的、更加強大的土地將屹立在陽光下。



 ──致我所有認識勇敢的香港人。寫於雨傘運動兩個月又11天,學民思潮成員鄭奕琳及吳文謙絕食第94小時。



作者林必修為台大人類所研究生

註解

1.比如原先位於灣仔建築物外牆,後移至金鐘的打氣機。


2.踢走功能組別 爭取普選權利 捍衛勞工權益 七一大遊行 工人打頭陣,http://www.hkctu.org.hk/cms/article.jsp?article_id=101&cat_id=10


3.622前奏--簡述街工「社區公投」,http://www.nwsc.org.hk/desktop/content.php?id=302


4.資料來源:香港獨立媒體網,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759844360719271


5.意指在街頭設攤,拿大聲公宣傳、派發宣傳單等。


6.意指油麻地、尖沙咀、旺角一帶。


7.為「購物」的諧音。旺角清除路障後,出現警民衝突,網民遂以鳩嗚這種不合作運動形式流動佔領。


8.詳情請見「全民不合作 拆散689」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noncooperation4all


9.詳情請見「良心抗稅運動」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taxresistancehk

最近更新: 2015-03-30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