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    關閉視窗 

06

去年台灣歷經地方政府及議會選舉,政治實務工作者以最新的民意為依歸,進行資源重新分配。環顧 2018 年台灣政局的變動,主要的政黨皆有掌握到媒體脈動與民意趨勢,並且發展出符合過去經驗的可行運作模式,嘗試在民主社會中,找出與人民溝通新的活路。然而不論哪一個流派,總有另一股平時不願意承認的勢力,成功驅動著另一股價值。站在以政治數據分析為專業、去陣營化的評估模式,論斷在今年的政治脈動中,整體局勢的走向,並以《易經》中的「訟卦」,「天與水」意象的提醒,作為理解政治人物獨特性,以及內外溝通的流動性,觀察當前台灣政治脈動與數據分析實務中的盲點與機會。

媒體新舊之爭暫緩:「網紅」的價值衡量成為命題

「新媒體」這個字眼,以 1994 年的眼光來看,指的是衛星電視;以 2019 年的知識結構來看,指的則是社群媒體。媒體行業的根本性變動,受制於底層通訊技術與傳播科技應用,隨著「網路媒體」、「自媒體」到現在的「社群媒體」、「手機通訊 APP」眼花撩亂地演進,目前通訊與傳播科技的應用,已經逼近物理限制。從媒體產業發展來看,台灣傳播媒體行業的幾個主要集團,也都在 2018 年讓自身的媒體佈局應用到位,不管是從哪個通路市場起家,都有一定實力與籌碼,在媒體代理與採購的產業鏈中,買賣報價也都有足夠的通路。因此「新媒體」與「舊媒體」的大戰可說已經告一段落。

隨著 2018 年的地方大選的進行,柯文哲的一日幕僚系列、韓國瑜的選舉造勢,在操作模式與手段上,已不算是新奇,真正產生重大改變的是市場生態。2017 年影音短片全球崛起,他們不只名譟一時,更成為主流,甚至改變社群媒體生態系。影響台灣最深的 facebook,為了在廣告收益與使用者體驗達成平衡,在資本版圖上雖然持有 Instagram,也使得許多影音生產者喪失機會(主要原因在於影音生產成本最高,但靠 facebook 通路,很難讓內容被更多陌生人看到)。收購 YouTube 的 Google 則在全球各區域發動新的策略,嘗試讓 YouTube 打入影視產業,並在全球幾個主要且成熟的媒體代理生態圈中,鼓吹網紅發展。再結合 Google 強大的廣告生態系,才使得廣告置入與收益分配機制能順利運作。YouTube 商業機制的成熟,在暫緩新舊媒體之爭的台灣,逼使媒體產業衡量「網紅」的經濟價值,同時追逐 YouTube 頻道流量快速增長的上升趨勢。網紅,是一個能自產影音創作、同時自帶足夠受眾量體的頻道。這樣新的生態系除了具備一定的經濟規模外,對於當前政治媒體環境而言,更重要的是頻道間,彼此產生的高度競爭與豐富程度。2018 年度令人印象最深刻的議題操作案例,即是成吉思汗健身館的老闆——館長陳之漢,所帶動各種話題的爭議性。

當聲量和瀏覽率成為普及化的影響力衡量模式,缺乏形成政治判斷的「立體感」

在廣泛的網路創作與媒體行業中,最基礎衡量公眾影響力的數據,莫過於瀏覽率、點閱量、聲量這三種基礎的單位名詞,然而對於其計量的方式,各方內外部的數據分析師都有自己的衡量方式,下面兩張表源自 Socialblade 和 QSearch 二大數據分析平台提供的公開資料:

表一、2018 年 YouTube 上的台灣前十大頻道

001

資料來源:Socialblade,統計至 2019 年 2 月 9 日。網址:https://socialblade.com/youtube/top/country/tw/mostsubscribed

Socialblade 的 YouTube 數據,主要針對頻道訂閱人數進行排名。在 YouTube 提供的數據裡,除了頻道經營者的帳號後台外,能進行跨頻道分析的數據項目有限,僅有訂閱人數、影片觀看次數兩組數據,能夠進行客觀的研究比較。這些數據的主要重點,在隨著時間累積增長量,若要經營中長期的公眾溝通,網紅的量體衡量,確實能作為合作對象參考,然而對應到動態政治事件危機管理與民意變動,難以綜觀全局的YouTube 數據,在顯示動態民意的功能上,則顯得不足且微弱。

表二、2018 年 facebook 上的台灣前十大政治人物

0002

雖然 2018 年的 facebook 在全球遭受各種風風雨雨,依然穩坐全球最大社群媒體寶座。綜觀台灣使用者的使用率、整體產業可操作空間的完整度, facebook 也依舊是台灣人的社群媒體平台霸主。QSearch 以各政治社群發布貼文後,產生的「情緒互動數、評論數、分享數」,作為各政治社群在 facebook 上的影響力成果,透過政治社群影響力的量化數據和排名,讓動態選戰的攻防,與網路社群動員的成效,描繪出清楚的輪廓。

然而,對廣泛的政治實務工作者來說,最在意的其實是「政治影響力」。政治影響力的評估,一直也都是各個陣營分析師獨門的心法,其牽涉到的效果、效益,也牽動著政治行為的進退。僅針對瀏覽量、聲量、點閱率的純量,或是正負評比的二元分析方法,缺乏形成政治判斷的「立體感」,當民意代表面對不夠立體的大量資訊與雜訊時,在判斷行動方向與分寸的拿捏上,往往越看越覺得困擾。

以二維空間具體重置政治影響力:誰能制霸社群,才能扭轉局勢

從另一個角度理解政治數據分析,在於政治人物的政治行為對應部份或整體的環境氛圍,產生的連動關係、變化,是否能夠以數據分析模型充分反應,成為衡量分析師價值好壞的重要依據。這也是思為策略在分析專業的精進上,選擇討論天地人關係、探究一切「變數」的《易經》作為借鏡的原因。

政治影響力的定義,是分析師與操作者的知識信仰。筆者認為政治影響力模型,即在於「單位時間內,內外部的資訊流動中,形成有意義解讀的數量」。目前雖然難有一組數據能單獨反映社會總體結構,卻依舊能透過巨量的資訊技術中,成熟地發展出衡量整體社會互動脈動趨勢的模式。

思為策略透過 facebook 的社群行為數據,以前述「影響力分數」指標,作為單位統一的衡量標準,藉由 QSearch 的數據資料庫,將全台灣的社群媒體提及特定政治人物的貼文量,分成「自主經營」與「非自主經營」兩個部分。自主經營係指政治人物官方的 facebook 粉絲頁,非自主經營則是扣除官方 facebook 粉絲頁所有相關的貼文,並針對貼文產生的社群影響力分數,畫成橫軸與縱軸,泡泡的大小則為自主經營社群中平均每篇貼文產生的社群影響力分數。下圖則為 2019 年 1 月份,影響台灣主要政治動態的 25 位政治人物。

圖一、資料來源:思為策略,統計時間為 2019 年 1 月

0003

圖表的基礎解讀,可以理解到越往右上方、泡泡越大顆的政治人物,其政治影響力越高。自身造勢能力與一手傳播訊息能力的評估,屬於縱軸;各方對於該政治人物訊息討論的熱度、話題帶動能力的評估,屬於橫軸。2019 年 1 月,蔡英文總統引發台灣政治環境激烈變化。其自主經營(縱軸)和非自主經營(橫軸)的社群影響力分數,重新定位了一月份台灣政壇的格局,關鍵的政治事件即是兩岸領導人的政治互動。

關鍵事件牽動的力量,可能改變現有的政治格局。成熟的政治工作者,會經常評估當下的政治環境,從中掌握住新的勢力平衡,開發出自己的機會,即兵法長談中的「形勢」。從小英總統回應習近平主席的政治事件中,小英總統的政治影響力暴增且重新制霸台灣政壇,對應到另一股產生影響力的陣勢,反應並收斂在前總統馬英九身上。單一政治人物短時間內激烈制霸政壇的現象,會形成威震四方的記憶點,不過要能走得長久,勢必需要團隊與團體的力量。單一政治人物的聲譽經營和政黨能量的經營都是重要的,面對即將到來的 2020 中央選舉,評估台灣政壇的方式,除了以現行領導者與領袖為標的,亦需更細膩的掌握「陣形」與「趨勢」。

圖二、資料來源:思為策略,統計時間為 2019 年 1 月

0004

將圖一扣除蔡英文、韓國瑜、柯文哲、羅智強等縱軸與橫軸極端值後(圖二),便能清楚的觀察到,國民黨籍的政治領袖除了馬英九在兩岸重大事件中乘勢而起(馬英九的影響力在一月份驟增),國民黨其餘政壇人物,並沒有充分的掌握這股趨勢。而民進黨籍的政治人物,在陣形的結構上,除了內閣團隊稍具雛形外,前院長賴清德與陳菊秘書長的政治生存空間,在非自主經營的部份保有能量,卻也尚未找到適當的歸所、能持續領導的議題,或特定焦點的題目。

思為策略以自主經營(主動)與非自主經營(被動)二個維度,將政治影響力重新進行空間化的呈現,借用物理「力矩」的概念:一個政治人物的政治影響力簡單來說,即是對己方支持者與其他關注者「產生最大扭力矩」的可能。我們認為,聲量或社群行為量,雖然不等於最後獲得選票的數量,但只要能在聲量或社群上制霸,必能產生扭轉局勢的能量。

具體化資訊流的樣貌,理解溝通的內外相對,及議題的內外相對

衡量政治影響力的自主與非自主經營,簡約來說就是對內與對外的溝通。政治實務工作者,常耗費大量的時間在維持訊息傳遞的精準性,政治修辭的拿捏,也是最寶貴的實務經驗。除了政治修辭精準,要能確保訊息傳播的過程中,不喪失其原本的意義,在於對於資訊流動過程的掌握。

另一方面,即是影響政局的議題。圖一及圖二顯示,重要的政治事件,牽動政壇千絲萬縷的變化,關鍵在於事件與議題開展的過程中,一個政治領袖維持其獨特性與群眾代表性的基礎,就能順勢而為或創造趨勢。台灣外部議題諸如兩岸關係、統獨議題、中美貿易戰,即便能使蔡英文總統在 2019 年 1 月制霸,但要在接下來的大選氛圍中維持霸主地位一年,一切都仍尚有變數。除了各項公共事務危機等內政議題,2016 年以來的民進黨智囊們的原生政策,如:新南向政策、前瞻計畫、地方創生,如何成為政壇版圖中的競爭優勢,亦是整體陣形中可以發揮,穩定民意的命題。

綜上所述,即是兩組內外相對,溝通的內外相對及議題的內外相對。持續在政壇格局上變動上努力,是政治實務工作者重要的方向。

【訟卦】最重要的提醒:天水相違

客觀環境的技術變革減低,衝突與各界的內部溝通激化、爭端不斷浮出。傳播與公眾溝通的技術已經重新形成產業鍊。衝突激化的能量與爭點也逐步成熟,因此政治工作者或公職人員在環境中的自處之道,就也得在和緩的對立關係中,不斷讓自身能量與價值意志,能夠放大。

《易經》描述的是「變化」的意象,而現代的數據分析除了工程與統計功力的底子,亦在掌握「變數」。而從【訟卦】坎卦為下卦、乾卦為上卦所描述「天水相違」的意象中,就是在提醒「流動性」與「獨特性」是君子爭辯是非中,構成「政治影響力」的最重要關鍵,單純的比大小聲或單一維度數據的大小,絕對無法成君子進退衡量的依據。

從天的意象闡述的天理,與水提醒的訊息流動性,作為數據分析衡量的主張, 除了對於當前政治工作者、選務工作者能夠產生直觀上的刺激外,對於政策研究與倡議者來說,也相當重要。一個政策與議題倡議的過程中,「事件」是驅動社會關注的最有效辦法,然而若將「政策」視為一個生命體來看的話,政策維持其獨特性、保有持續跨圈子溝通的流動性,正是重要的策略規劃著手之處。


表三、2019 年 1 月政治影響最大扭力矩前 25 名:

0005

 

 

 

 

作者 思為策略   為跨國政治策略顧問公司

最近更新: 2019-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