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    關閉視窗 

appointment-appointment-book-blur-40568

2018年的世界衛生大會(WHA)於5月21日在瑞士日內瓦舉辦,而台灣則是第二年被拒於門外。對於這樣的困境,有一群人選擇主動突破,他們是無國界醫院團隊。筆者參與該策展團隊,從美國紐約為這團隊宣傳演講,到日內瓦擔任策展導覽,與進入世衛大會旁聽席目睹台灣入會提案的辯論,從這些經驗整理幾個重點歸納,可以提升台灣人參與國際正式組織的做法,進而推動台灣在國際社會地位的提升,另外也強調國人對國際事務的態度也要做更積極的改變。

瞭解「疾病無國界」整體的戰略概念,這是全球醫療衛生通用語言

Politics should not get in the way of infectious disease, which knows no boundaries. 政治不應該妨礙傳染病防治,傳染病防治沒有界限。這是2017年Nature醫學科學權威期刊專家們的聲明,其中重要的論點,以SARS的教訓為例,是台灣為國際貿易和旅遊據點,與全球衛生隔離是「有風險又具危險性」(Because Taiwan is a node for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travel, isolating it “is both risky and dangerous”),隔離她將對全球健康產生反作用。2018年歐洲聯盟委員會的Andriukaitis也說:"合作符合我們所有的利益。"(Cooperating in this area is in all of our interests.)

這個就是中國在今年世界衛生大會不斷受到其他各國明謿暗諷的重要原因:歐美各專業組織不能容忍只到處做強權政治干預卻不盡全球衛生義務的合作夥伴。這次台灣入會提案的辯論,其實中國方辯論素材只死守一中原則,並沒有長進,反倒是在我方盟友的辯論素材加入了《國際衛生條例》(International Health Regulations, IHR)漏洞事件,肺結核帶原者入境台灣案例不但不是通報台灣反而通報中國,事隔五個月後,我國疾管署於本年3月始輾轉獲悉該案情形,嚴重延誤。

台灣感染病通報能力早在2016年即通過《國際衛生條例》外部評估評鑑,是全世界第8位通過的國家,專業水準是各國組織有目共睹,這樣的實體國家卻不能參與WHO名下大流行性流感防範(PIP)框架、全球流感監測和反應系統(GISRS),以及全球抗菌素耐藥監測系統(GLASS),世衛的正當性就會不斷被受到挑戰。當世界衛生組織沒有回答有關台灣如何參與世衛組織規劃的問題,強調台灣公共衛生和生物醫學研究基礎的參與杜與成就,就是一個不但可行且重要的方向。

積極讓國外民間認識台灣,秉持由下到上的精神

今年有一個瑞士醫學生所說的令我印象深刻:他瞭解台灣議題和全球衛生核心價值,但是不知為何,IFMSA世界醫學生聯盟的決策圈仍然不友善台灣。事實上台灣醫學生是有機會藉由世界醫學生聯盟配額進去WHA的,然而近年卻有世界醫學生聯盟與台灣醫學生聯合會不和的狀況發生。這就是我們目前在國際社會所遭遇的結構問題,傳統正式的組織或場合,多半被中國上至下宰制。世衛主席谭德塞也正是對媒體堅持一中原則排除台灣的聲明者,即便面對美國國會與歐盟的壓力。在5月20日健走活動中,身穿WHO for Taiwan字樣的台灣僑胞到場參與也受到警力刁難與逮捕。

我們也必須認清事實,即便譚德塞本身就是「疾病無國界」口號的提倡者,然而他的立場背後也有中非高峰會議的龐大利益把持所有非洲國家的風向。布吉納法索於世衛大會期間宣布斷交,其實也是醞釀很久的事情。 我們必須積極構思有效的基層做法,台灣的醫療外交,有日據時代以來的醫療基礎和品質維持,台灣的技術和資源也足以輸出他國。不管是短期進駐醫療團隊,或是觀光醫療,民間團體或醫學中心等級,這些故事的總支出超過80億美元。一個這樣小的島嶼,能發展到近乎醫療外交上的超級強國,何以在世界衛生組織中沒有地位? 

因此,國人應該要積極參與並推廣更多國際性的民間交流,要讓國外社會討論台灣,就要先讓他們認識台灣,像「無國界醫院」團隊本次於日內瓦的策展,就吸引到不少當地有思想的意見領袖或前來參與世衛大會的國際相關專業人士,這些人回去他們自己的生活環境也能影響周邊的人們,促成台灣凸顯被討論。有別於傳統醫療外交僅只是資源不對等的給予,運用策展與公共活動等宣傳吸引到有思想的國際人士,是新一代年輕人可以展現創意與跨域能力的絕佳途徑,也是有效的做法。

積極參與國際性非政府組織,則是另一個游擊戰思考方向。與外國朋友成立國際非政府組織,通常就有機會申請參與成為正式國際會議的資格列表,進而更有機會給某些國際正式組織壓力,有利於台灣地位提升,民間交流時朋友也並不難找,這次議程意外事件就有烏克蘭控訴俄羅斯侵犯其人權,內容為強調俄羅斯佔領當局拒絕為烏克蘭公民提供醫療服務,他們或許就是強調人權精神的民間交流最好的拉攏對象。

在台灣政治組織與正式官員容易遭到打壓的場合,有教職頭銜或非利益組織幹部身分者,申請參與國際正式組織的會議也是比較不容易被為難。組織程度夠,宗旨符合,世衛組織等國際場合就理應很難阻止其參與,畢竟這都是明文規範行事。

輿論影響力平時就要投入,教育更應強調積極參與國際社會

台灣地位議題其實很多是海外僑胞的支持下打下基礎,因為他們平時在別國努力遊說當地政府,並培養草根政治人物或議員進入該國議會,這是平時就不間斷的努力,反觀台灣國內很容易隨新聞浪潮吵議題且沒有方向;要影響國際組織檯面上決定,在之前好幾個月就不斷要有輿論攻勢,等到國際大會議程開始旁聽都太遲了,因為很多東西很早在檯面下就在運作了。

雖然國內議題甚多,但是要知道台灣人僑胞在美國,就如同二戰後在歐洲的猶太人一樣,團結意識不知到高於國內多少倍,兩岸議題在國內年輕一輩的弱化是相當值得從教育上做檢討。兩岸議題過去常常被年輕世代認為了無新意,甚至一片悲觀,但是實際上這議題會隨著不同領域的動態發展,而會出現有趣的變化,甚至是有突破點的契機,在未來外交的新思維是政府與民間攜手合作,國人應該展現信心更積極參與國際事務,了解國際情勢,才能抓住突破點,提升台灣地位重返國際社會。外交在追求多元且官民合作的未來,只要有投入,每個行業的人都會知道自己的外交戰鬥舞台。

當外交作為國力的總展現,每每從外交檢視國內教育品質是必然且必須的,「積極參與以打破屏障」的民族性是可以教育出來,也應該有能力教育出來,面對國際上不正義的強權,向國際社會積極的對話就是最好的對抗。台灣外交面臨非常多困境,如何建構這積極對話的人民素質?從改善國內媒體報導國際關係的品質、培育國際觀的教育資源、發展政府民間合作的公共外交、國際人才交流時推銷台灣價值等等,都應該值得我們檢視並投入這些改革的實踐。

引用 / 作者相關文章
Taipei Times "Public must follow world affairs"
http://www.taipeitimes.com/News/editorials/archives/2018/06/07/2003694447
原文 "積極參與國際才能提升台灣地位" https://tw.appledaily.com/new/realtime/20180525/1360384/)
當台灣被WHA拒於門外(1️):為什麼加入世衛體系對台灣、世界都很重要?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93832
當台灣被WHA拒於門外(2️):美國與歐洲的「疾病無國界」宣傳之旅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96637
當台灣被WHA拒於門外(3️):假定台灣可以進入WHA的六大議程報告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96704
當台灣被WHA拒於門外(4):5月21那天,我進到了WHA會場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97062

作者 姜冠宇 為醫師、「無國界醫院」策展團隊導覽人、醫勞盟發言人

最近更新: 2018-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