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    關閉視窗 
壹、序言

      韓國這十幾年的發展世界有目共睹,去過韓國的人都對韓國的建設豎起大拇指,台灣相關單位也都陸續前往取經,但多半以首爾為學習對象,很少人會注意到仁川市。然而,一向被稱為 「首爾後花園」、屈居老二的仁川,最近被看到了,仁川為自己建立了世界都市品牌,行銷全球。

 

      一般人提到仁川,第一個會想到的就是韓國國門-仁川國際機場,這座會讓人走到腳酸的機場總能令人讚嘆。仁川機場開航至今邁入第十個年頭,卻可以連續五年榮獲ACI國際機場協會的「全球服務最佳機場」殊榮。仁川另一個讓人訝異的就是,目前各國媒體爭相報導的松島智慧城。松島是一個全新的城市,卻能讓世界著名的網絡產品供應商「思科公司」願意在5年內砸下20億美元資金,將全球R&D中心總部設置在此,並為松島打造成「智慧+互聯社區」(Smart+Connected Community, S+CC)。


      過去當大家聚焦首爾的同時,仁川市默默地為提升城市地位、建立城市品牌而努力,如今開始耀眼。2009年「世界城市慶典」,已經成功地將仁川與松島的實力與新風貌展現給全世界;未來2014年亞運會,勢必又會將仁川市品牌威力推向另一個高峰。過去十幾年,仁川從一個港口,一步一腳印,走到現在,不僅把過去大家對首爾的目光吸引過來,讓全世界開始注目仁川,更計畫在2020年擠進世界十大城市之列!


      究竟,仁川有什麼本事可以打造一個全新的城市品牌?仁川機場如何開拓未來的東北亞物流樞紐?松島又有什麼魅力可以變成未來的都市典範?而,韓國人為何總有勇氣懷抱如此驕傲的夢想?由希望與信任編織的願景藍圖,其背後有什麼值得台灣人學習的經驗故事?希望透過本文,可以提供未來新五都政府一個省思、向上的動力。


貳、仁川的蛻變
 

      2000年對仁川市而言,是個嶄新的年, 21世紀揭開序幕,仁川開始了蛻變,在準備著2001年3月仁川機場啟用的同時,也推動了松島新都市的各項計畫,然而,此計畫卻一度因資金問題而停擺。


      2002年5月,已故前大統領金大中視察仁川機場後,下令將仁川變成「東北亞商務中心都市」,此話一出,把青瓦台相關單位與仁川市府搞得雞飛狗跳。該怎麼做?從哪裡著手?資金在哪裡?為何只選定仁川發展?尤其當時仁川已經做好「經濟自由特區」指定開發的基礎作業,相關法令如何適用、如何並行作業?而持反對意見的國會議員也不在少數,這些難題在在都考驗著仁川市。


      隨著2002年韓國推動的「經濟自由特區」相關法令制訂後,仁川市於2003年設立區廳,準備積極展開相關業務,但問題接踵而至。2004~2005年的仁川很紛擾,軟硬體設備擴充、國內外企業招商、利益分配、土地開發、優惠爭議...等問題,幾乎讓仁川市的建設停擺,因為每次新建設的開始總會引發利益衝突,不過韓國與台灣不同的是,利益瓜分後,還是可以呈現出令人讚嘆的結果。


      仁川市利用其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不與首爾爭寵,從一開始便將目標鎖定在「東北亞樞紐都市」,而隨著機場營運的成功,2007年開始,施政目標改為「世界一流的名品都市」,野心也由東北亞擴大到全世界。接著舉辦2009年「世界都市博覽會」,又爭取到2014年亞運舉辦權,2010年更將施政方針訂為「開啟未來的智慧都市」,一步一步實現世界都市的夢想。仁川市是否能在2020年成為世界十大城市之一,值得矚目!


      仁川能有今天的發展,過程並非一帆風順,在反對聲浪中,領導者的遠見魄力與協調能力、背後團隊的智慧與無私精神,是事情成功的重要關鍵。韓國人堅強的分工與團結力一向為世人所讚許,就是這樣的態度,讓目前負債將近10兆韓元(相當台幣2778億元)、超出預算40%的仁川市,在財政困頓之下,還可以籌備亞運會、修建地鐵2號線...等重大工程。


      常言「危機就是轉機」,那就先找到金援吧!善用外資一直是韓國的強項,但想要得到支援,得有籌碼,於是仁川市以機場和松島為主軸,分別舉辦多項招商說明會與大型國際活動,祭出利多,吸引外國企業前來瞭解並投資。


      這一點是台灣迫切需要檢討與學習的!台灣日趨封閉的對外態度,讓過去幾年沒爭取到的外資,多半轉向韓國,韓國人利用外資進行開發建設,呈現嶄新的風貌,不僅對中國開放投資,也張開雙臂擁抱其他外資。但台灣呢?台灣的實力絕對不比韓國差,但若一味恭候中國,怠慢其他外資,那麼建設發展將持續緩慢。


參、仁川國際機場
 

      仁川機場連結62個航空公司、53個國家、177個城市,去年(2009年)運送國際旅客達2,854萬名,進入全球前十五名、運載國際貨物231萬噸,全球第二;為了吸引轉機旅客,轉機區設有免費網路中心、休息室、電影欣賞室、按摩、免費淋浴間、兒童遊樂區等便利設備,去年轉機旅客達到520萬名,轉機率逼近20%。機場內還設有韓國文化博物館、傳統工藝展示館、傳統文化體驗館...等各種文化空間,提供外國旅客得以體驗韓國文化的機會,也順便向世界宣揚韓國傳統文化。


      韓國這幾年來可以說徹底IT化,仁川機場亦採用IT、BT(生命科學)技術,實施入出境自動審查、自助報到、手機行動報到等服務,一隻手機就可以搞定報到手續,讓出境只需18分、入境13分,是世界上最快速的入出境時間(國際基準時間:出境60分/入境45分)。不僅如此,即使不景氣的去年(2009年),在加強購物商圈行銷策略,舉辦各項特惠活動刺激消費下,仁川機場的免稅商店銷售額增加了15%,國際線出發旅客每人的購物銷售額更高居世界第一。


      「創新再創新」可以說是仁川機場的最佳寫照,仁川機場目前正在研發所謂的「虛擬機場」,從機票預約、購物到搭機手續,舉凡飛航旅行所需之程序皆可利用網路完成。此外,為了因應低碳綠能政策,示範引進電力車與混和動力車、機場周邊新設自行車專用道、磁懸浮列車、推動輕質ULD(Unit Load Device)航空貨櫃普及化;同時,為了減少溫室效應之廢氣,積極擴大新再生能源事業、裝置高效節能LED照明。


      仁川機場想讓機場不再只是單純機場的角色,為了吸引更多外國企業或觀光客前來使用機場,在機場周邊設置購物、休閒、觀光、娛樂、會議中心等相關設施,積極推動機場複合都市(Air City)的開發,例如,世界級水準的奇幻世界(Fantasy World)複合休閒園區、亞洲流行聖地時尚島、親水公園水上休閒運動中心等,以營造穩定的環境吸引投資。並計畫將第二階段的自由貿易區打造為「產業聚落」,變身為製造業物流的開創據點。

一切藍圖皆具備了,但資金呢?


      仁川機場光是去年一年便成功招攬了roche-diagnostics、 novellus、ESI、AIRBUS等4家企業,創造出年貨物量4,500噸與600億元的附加價值,以及每年可以創造3,500噸、600億元附加價值的World dream fish(活魚經銷商輸出業)、愛思強 (Axitron, LED全球第一名)與泛林 (LAM Research, 半導體裝備世界第五)等知名國際業者。此外還爭取到2014 TIACA‘物流奧運會'主辦權,屆時將有全世界的機場、航空公司、物流等超過5千多個企業單位與會,他們想藉此為未來「東北亞物流樞紐」做暖身。


      仁川機場的成功經驗於去年正式跨足海外,2009年2月,與伊拉克庫德族自治政府(KRG)、阿勒比國際機場當局,簽訂了高達3,150萬美元規模的諮詢顧問服務合約;緊接著,12月與俄羅斯締結120萬美元契約,負責哈巴羅夫斯克機場現代化建設的總體規劃。事實上,仁川機場自2001年啟用以來至今(2010年),總計約4千5百多名國外機場及航空相關人士,前去訪問學習,而仁川機場也將成功的know-how經驗設計成一套課程,行銷海外並招生授課。


      這是仁川機場的豐功偉業,那我們的桃園國際機場呢?即將興建第三航廈的桃園機場,會如何規劃,令人關注。台灣地理位置之重要性無可取代,如何善用這個天然條件創造更多航線、如何吸引外資、如何勸導國內大企業的投資與回饋?...等等,這些都是可以努力的目標。


肆、松島智慧城
 

      位於仁川的「松島」是填海造鎮而成的新都市,距離機場不過15~20分鐘的車程,隨著仁川大橋的通車、各項國際活動的展開、各國媒體的報導,這個陌生的城市,逐漸嶄露頭角...。


      「松島」占地1615萬坪,其中約167萬坪用來建設國際商務園區,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智慧城,韓國政府投入250億韓元,蓋國際醫院、國際學校、博物館、中央公園、高爾夫球俱樂部、大規模的商務設施...,預計2015年完工。除了韓國政府的資金外,所有建設的費用,70%由美國開發商蓋爾(Gale)國際公司與韓國浦項鋼鐵(POSCO)合作的法人MSIC支援,剩下的30%則由浦項鋼鐵(POSCO)獨立出資。除了硬體建設外,思科公司預計5年內砸下20億美元,將松島打造成「智慧+互聯社區」(Smart+Connected Community),並設置IT研發中心。


      所謂「智慧+互聯社區」就是為城市和社區提供包括公用事業、安全保障、互聯建築、交通運輸、醫療保健、教育,以及政府服務等e化設備,因此,屆時松島居民將可以擁有遠距教學、醫療、網路金融、e政府服務等便利設備,不用出門也能搞定一切。事實上,韓國政府推動的「U-KOREA計畫」,第一階段的無線射頻技術(RFID)、感知網路(Sensor Network)、車用資通訊、全球定位系統等,都已經運用在松島智慧城,例如,松島國際學校等相關建築裝設了一套系統來偵測學生攜帶的RFID晶片,讓家長與學校方便監控小孩的行蹤,避免意外發生。


      在松島,綠能建設亦是強調的重點。在此地,設有所謂的「綠色感知(Green Aware)」系統,它會即時通報屋主與建商有關園區內二氧化碳的排出量、能源與水資源等的消耗量,隨時提醒大家要愛地球。園區內將設置7個5235平方公尺的雨水儲存池,做為造景與清掃用水;在大樓、公園與居住地鋪設了長達25公里的自行車車道;每棟大樓必須配置自行車停車場、保留5%的停車場專門給廢氣排放量較少的環保車停放。


      另外,在每棟建築物地下設置中央垃圾集散系統,以真空高壓幫浦方式處理垃圾,在這裡將看不到垃圾車,也少了垃圾車所排放的廢氣。未來松島將蓋一棟高達305公尺68層樓的「東北亞世貿大樓」,其外牆將採用可以吸收太陽光的特殊玻璃窗以節省能源耗費,將近75%的建材也採用再生或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比重較輕的材質。像這樣,相較於台灣政府的忽視,韓國這幾年積極推動綠能產業,不僅在都市更新計畫中實施綠色建築(Green House),日前更決定與民間企業合作,預計到2015年共投資40萬億韓元來發展新再生能源產業,企圖將太陽能、風能分別發展成為「第二個」半導體與造船產業。


      這樣低碳綠能與尖端數位的松島國際商務園區,今年與美國芝加哥、堪薩斯州格林斯堡等8大著名都市,共同榮獲美國都市土地學會(ULI)與英國金融時報所舉辦的「親環境都市獎」;同時也是韓國第一座獲得美國綠色大樓委員會所頒發的「LEED-ND國際標準領先能源與環境設計認證」之城市。難怪今年在上海世博會中,思科執行長約翰‧錢伯斯要特地向大家推銷松島智慧城的成就,他說:『松島會是全世界智慧城第一個成功的案例。』


      為了將松島行銷至海外各地,光是過去兩年,在松島舉辦的大小國際會議就有40多場,包括去年的「世界城市慶典大會」、今年2月的G20財務次長與中央銀行副總裁會議、5月的聯合國亞太經濟社會委員會(UNESCAP)總會,以及10月聯合國國際減災策略組織的高層會議皆在松島舉行。未來2014年還要舉辦亞運會,相信對仁川松島又是一個利多。


      透過舉辦大型活動,吸引觀光客、推銷建設成果、創造外資投資機會等,這樣一舉數得的方法是韓國最常進行的模式,也是台灣當局可以積極參考的經驗。


伍、仁川經濟自由特區
 

      所謂「經濟自由特區」是為了推動經濟世界化,提供國際企業一個便利的投資與居住環境,不僅提供外國企業租稅減免等各項優惠,也設置外國學校、醫院與各項觀光設施。除了外國企業,韓國政府亦積極招攬國內企業與各知名大學共襄盛舉,讓韓國人無須遠渡重洋,亦可在此就讀外國學校,可謂「國際都市」。


      最近正值台灣五都市長選舉,電視廣告常出現某位候選人提出「特區」的政見,內容與仁川經濟自由特區的概念相當類似。韓國推動「經濟自由特區」最重要的是想透過外國企業的投資來活化當地經濟,但施行至今第8年,進駐特區的外資並沒有想像的多,而當初申請特區指定的城市中,沒有如期開發或有窒礙難行者不少,這些問題讓韓國政府在今年特地邀請產官學專家召開會議大大檢討。對於要如何祭出利多來吸引外資又能兼顧國內企業,以及事後管理與監督,都需要建構一套完整的規範,這不是光靠減稅或免稅就可以達成的。


      仁川市為了透過「經濟自由特區」來打造東北亞商務中心城市,結合了人、企業與自然,訂定四大指標,朝向「未來新都市」發展願景而努力。


  • 1. 商務重鎮:招攬全球化企業的營運本部到此設立、活用中國與北韓的生產基地。
  • 2. 物流中心:仁川國際機場與仁川新港灣、Sea&Air複合物流系統。
  • 3. 資訊(IT)‧生化(BT)研究中心:保有世界最頂級的IT/BT建設與事業基礎。
  • 4. 觀光休閒勝地:世界級水準的飯店與休閒設施、親環境的觀光設施。


陸、有夢最美、團結至上
 

      仁川是韓國今年地方選舉中,首都圈唯一在野黨取得勝利的地方,市長宋永吉面臨財政赤字與預算緊縮,以及來自執政當局的各項壓力,如何實現他提出的「經濟首都」之願景,將是眾人矚目的焦點,亦是台灣在野黨可以持續關注的對象。


      台灣的經濟力不輸韓國、人才菁英不亞於韓國、人民吃苦耐勞的精神亦不比韓國人遜色,但這些年來我們在國際上的地位卻漸漸被韓國比下去,令人惋惜。台韓兩國無論在經濟、政治等各方面發展的軌跡,同質性頗高,但為何在吵吵鬧鬧的國會之後,韓國依然可以有如此亮麗的發展,但台灣卻就這樣停擺或製造出不太優質的成果呢?同樣有政治安全威脅的兩個國家,為何外國企業會轉向韓國投資?我相信絕對不是韓國的條件比較好,而是他們有一個強而有力、具有遠瞻性且積極開放的政府,以及願意回饋國家社會的民間企業,當然更有一群甘心為國家賣命的人民。他們沒有國家認同的問題,所以不管政治如何紛擾,都無法動搖百姓愛國的心,我想這是他們可以勇往直前的最大動力吧!


      加油吧,台灣!我們一定可以重現榮景的!

作者韓國觀測站為一群研究韓國的專家所共同執筆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本智庫立場)


最近更新: 2011-03-14